据说玄奘大师自天竺返国时,亦携带了《大宝积经》的梵文本,只可惜他翻译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已耗尽力气,无力再应众请翻译此经,而他带回的梵文本也随着时间流失,后来才由菩提流志接续其志。
二 关于中译者菩提流志
《大宝积经》的主要中译者和校订者是菩提流志(梵文音为Bodhiruci,562~727),他不是北魏时代北印度的“菩提流支”,而是唐朝武后时代(690~705)南印度的“菩提流志”。菩提流志本名叫达摩流支(梵文音为Dharmaruci),梵名法希,中文的菩提流志,意思是“觉悟慈爱”,也就是“觉爱”之意,这个名字是唐朝的武则天赐给他的法名。
菩提流志出身婆罗门,十二岁从外道出家,精通天文、地理、声明、数论等,非常有学问,成为当时备受敬重的宗教家。
六十岁之后,渐渐地,他觉得这些知识和哲理无法让人获得究竟解脱,因此不顾自己年长,发心深入佛法的微妙大义,“年逾耳顺,归心佛法”,于是隐居山中,修习头陀苦行。后来又跟随耶舍瞿沙学习三藏经典,因本来就很有学问,所以不到五年的时间,经典义理便全部通达了。随后开始四处弘法度众,声名逐渐远播,连唐高宗都听说他的德行高雅,而派遣使者前往恭迎;长寿二年(693)抵达东都洛阳时,据说已经一百二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