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曾一度聚集于上海的东北作家陆续向内地撤离。萧军经武汉到临汾,又转赴重庆,最后到了延安。萧红逗留武汉、临汾后,旋与端木蕻良去重庆,最后于一九四〇年到了香港。李辉英也去了香港。骆宾基经皖南赴桂林,不久又赴香港,后来又移居桂林。穆木天一九三八年到了昆明,一九四二年又移居桂林。罗烽、白朗、舒群都由内地辗转去了延安。马加由北平撤离后,在于毅夫安排下做了一段救亡宣传工作,于一九三九年辗转去了延安。
这样,在一九四〇年到一九四一年前后,经历了又一次更大范围的流亡颠沛之后,“东北流亡作家”的大部分作家又相对安顿下来。他们分别集中于延安、桂林、香港三处并大体维持这种三点式格局直至抗战结束。其中,延安聚集的东北作家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
会集于延安的东北作家有:萧军、罗烽、舒群、白朗、塞克、马加、于黑丁、师田手、蔡天心等。在“文协”延安分会的二十七位理事中,东北作家占了六人。萧军除与舒群共同参加丁玲主持的当时延安大型文艺刊物《谷雨》的编辑工作外,还主编《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丛刊》。罗烽一九三九年担任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家战地服务团宣传部部长,一九四一年又任“文协”延安分会第一届主席,从事延安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塞克于一九三九年纪念“九一八”前夕,创作了剧本《流民三千万》。当时,《满洲囚徒进行曲》曾轰动延安。东北作家的活跃、实力和影响,成为延安文艺界非常注目的事情。